【圆满落幕】“智创未来・跨界赋能”2025年上海市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生暑期学校点燃临港!

发布者:刘博敏发布时间:2025-07-20浏览次数:10


716日至18日,“智创未来・跨界赋能”2025年上海市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生暑期学校在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成功举办。此次暑期学校吸引了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的60余名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路径。​

领导寄语:锚定方向,扬帆起航

上海电机学院副院长王宏志教授全程关注学员成长,先后出席了开幕式和结业仪式,为莘莘学子送上殷切鼓励和深情嘱托,勉励大家在工程报国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前沿论坛:跨界融合,洞见未来

多波段人工气溶胶及其伪装性能研究》

主讲人:陆军工程大学 吕绪良 教授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在解析生物大数据中的应用》

主讲人:上海交通大学 沈红斌 教授

《碳材料在功能涂层中的应用研究》

主讲人:复旦大学 顾广新 教授

《普适场景中的多模态情感计算技术与应用》

主讲人:合肥工业大学 孙晓 教授

《构型化复合材料》

主讲人:上海交通大学 刘庆雷 教授

AI for the workplace

主讲人:Dr. Frank Henze


本次暑期学校的学术盛宴精彩纷呈,六场前沿讲座引领学员探索科技前沿与交叉领域沈红斌教授深入阐述了人工智能在解析生物大数据中的创新应用,让学员们领略到跨学科研究的无限魅力;顾广新教授介绍的碳材料功能涂层在C919飞机及国防领域的突破,引发了学员们的热烈讨论。

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黄思平学员感慨道:“沈红斌教授关于AI与生物医学交叉的讲座,让我看到了跨学科研究的无限可能,而企业参访中接触到的真实工程案例,更让我明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路径。”Dr. Frank Henze也对学员们称赞有加:“中国青年学子的创新思维与工程素养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跨界平台正是培养未来工业领袖的关键。”

产业实践:知行合一,锤炼本领

发那科实验室实践项目

具身智能实验室实践项目

企业参访:对标前沿,明晰方向

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旗下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

上海船用曲轴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旗下的船用曲轴制造企业)

上海旻艾半导体有限公司(中国集成电路封测行业高新技术企业)

团队熔炼:凝聚力量,收获情谊

团队破冰素质拓展活动

融通中外暑期学员交流活动


 学员们分享了三天来的收获与感悟,表示此次夏令营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也增强了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来自长春师范大学黄天硕学员表示:“希望将来能在临港这片热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电机开启精彩的学术人生!”

展望未来:深化培养,持续赋能

经过三天紧张充实的学习与实践,全体学员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最终,61名学员获得结业证书,19名学员凭借优异表现获评“优秀学员”,并赢得后续科研项目的优先推荐资格。

刘艳丽教授作为教师代表,肯定了学员在暑期学校的表现,强调活动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意义,鼓励学员以跨界视野深耕专业、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保持终身学习热情,铭记创新精神,未来在科技领域发光发热。

苏皖翼作为优秀学员代表在分享时表示:“这次暑期学校的学习给我最深刻的启示在于:卓越工程师应是‘破壁者’。我们不仅要精通算法代码,更要懂生物基因的隐喻;我们不仅要设计材料结构,更要通晓战场伪装的需求;我们不仅要开发智能系统,更要理解人类情感的密码。”



来自电子信息学院的研究生陈修玉同学作为学长代表分享了在上海电机学院的成长经历,提及学校资源与支持,鼓励同学们把握深造机会。以自身经历说明研究生阶段充满机遇,呼吁大家脚踏实地,在学校提供的广阔平台上实现个人价值。

上海电机学院副王宏志教授结业仪式时强调,上海电机学院将持续深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以暑期学校为重要纽带,大力推动跨学科融合产学研协同,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本次暑期学校的成功举办,充分彰显了上海电机学院在卓越工程师培养领域的特色与实力,也为全国高校相关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助力学生卓越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暑期学校的旅程已圆满画上句号,但科研探索与工程实践的脚步永不停歇。希望这三日收获的前沿知识、提升的实践能力、结下的珍贵情谊,化作学员们开启研究生涯的底气与勇气

愿你们:

永葆对科学的敬畏之心,让炽热的科学精神深植灵魂。

创新为笔,实干为墨,在未来广阔的天地间,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期待在金秋的电机校园,与你再次相遇


供稿:电子信息学院(金金夏子、季程程)